小寒是什么时候,小寒节气的含义

时间:2020-06-07 15:08:06 八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那小寒是什么时候?小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小寒是什么时候,小寒节气的含义

1、小寒是什么时候

2020年小寒时间:2020年1月6日 农历2019年腊月十二 星期一

一般在公历1月5-7日交节。

2、小寒节气的含义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斗

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该节气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三侯: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雁北乡(xiàng)。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

雉始雊(gòu)。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俗话说:得天时得地利,天时地利人和。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拥有好运,大家若想了解每天详细的黄历宜忌与黄道择日、良辰吉时,可黄历专区进行免费查询!

小寒的节气习俗是什么?

冬至虽然刚过,但很多地方的节日气氛依然很浓,一些民俗活动仍然会按时进行。

1.吃菜饭小寒时节,在江苏一些地方,许多家庭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一样,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熬的,非常香鲜可口。当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有名特产,可称得上是真正的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比美。

2.吃糯米饭到了小寒,广东某些地区也会煮饭过节,只不过不煮菜饭,而是煮糯米饭。但是,过节吃的糯米饭并不只是把糯米煮成饭那么容易,它里面会加上炒香了的“腊味”(广东人统称腊肠和腊肉为“腊味”)、香菜、葱花等原料,吃起来非常香。“腊味”是煮糯米饭必需的,一方面是脂肪含量高,御寒;另一方面糯米本身黏性大,饭气味重,需要掺和一些油脂类吃起来才香。

3.体育俗语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很多地方恰逢小寒节气时,会用当地具有地域特点的体育锻炼方式来过节,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假如遇到下雪,那节目就更多了,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浑身暖和,血脉畅通。

二十四节气里的“小寒”“大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是二十四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的时段。

本来,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处在北半球的我国,白昼最黑夜最长,地面接受的光和热最少,天气应该最冷,但实际最冷却在冬至后的小寒、大寒节期间,即所谓“冷在三九”。

这是因为,大寒节期间,虽然白昼比冬至节稍长些,但仍是日短夜长,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比地面中散发的少,所以气温继续下降,再加上此时从极地、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的寒潮频繁南下,不断侵袭我国广大地区,促进出现全年气温最低值。

24节气的分别含义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于公历23-5日交节。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5、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公历4月04-06日交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

7、立夏: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8、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9、芒种:“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公历6月05-07日交节。

10、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

13、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

16、秋分: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17、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19、立冬: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20、小雪: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扩展资料:

自秦汉时代定型之后,2000年来就一直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既是国家行政的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

而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遭遇危机的当下,凸显出普遍意义和共享价值。

200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和2014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等又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也意味着对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认可和对中国承担保护职责的信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