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周易》的关系

时间:2020-06-30 09:59:42 八字

《周易》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重要而且特殊,对后代的影响非常大,中国历史上良多著名的典籍和著作都与《周易》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本日,仍能给大家以深刻的启迪。

《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切证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凿证据。然而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的;第二,《大传》在历史上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发生影响的。

在年龄战国时期,《周易》已为各国卿大夫所传诵。《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师救郑“,知庄子评论云:“此师殆哉!“引用《周易.师卦》:“师出以律,否臧凶“。又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引《周易.蛊卦》:“女惑男,风落山“云云。此外以《周易》进行占卜的事例尚多,足证《周易》在年龄时已流传于周、鲁、秦、晋诸国了。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这当是根据当时儒家学者的传说。《大传》对“上下经“作了较详的诠释,提出了良多非常深刻的哲学观点,从而使《周易》成为一部哲学典籍。《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其所说的《易》显然包括上下经与《大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易经》十二篇“,颜师古注:“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上下经“及“十翼“统称为《易经》了。 《周易大传》的一个特点是提出了一个博大深微的天道论。《论语》和《孟子》中关于天道的言论很少,在先秦儒家典籍中,惟有《周易大传》含有较详的天道论。对于天地的本原,对于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都提出了精湛的观点。这些学说增补了《论》、《孟》的不足,为后儒建立本体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周易》经传在汉代居于五经之首。《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首列《易经》。《汉书.扬雄传》赞述扬雄云:“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以为经莫大于《易》,这是汉儒的共鸣。三国时代,玄学兴起,老庄之说流行起来,儒家经典之中唯有《周易》仍受尊崇,与《老》、《庄》并称“三玄“,列为玄学的经典之一。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佛教逐渐流行,到隋唐时代,佛教高度繁荣,泛起了中国化的佛学。当时“儒门恬澹,收拾不住人才“,良多人都被佛教吸引去了。韩愈力图复兴儒学而未获成功。直到北宋中期,理学兴起,才恢复了儒学作为统治思想的权威。

理学何以能回应佛教的挑战而赢得统治的地位呢?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张载以及程颢、程颐,大都“出入老释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几十年是说几乎十年,不是说数十年)。即在儒学经典中找到了理论根据,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完整遂密的学说体系、超越了佛老的思想水平。从理学家创始人的学说来看,他们主要是得力于《周易》经传,他们都是凭藉《周易》经传而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固然接受了道家的影响,但其中“太极“、“阴阳“都是来自《易传》的,篇末赞《易》云:“故曰‘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表明了自己的思想渊源。所著《通书》首章亦云:“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本名《易通》,亦与《易传》有密切的关系。

张载早年著《易说》(即《横渠易说》),着重阐发了《周易大传》中的辩证观念与唯物主义思想,晚年又将《易说》中的精粹文句收入所著《正蒙》之中,这表明张载的主要思想是在钻研《周易》时提出的。《正蒙.太和篇》云:“太和所说的道,……语道者知此,谓之晓得;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又云:“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这即表明,他的基本哲学观点是深研《易经》而引发出来的。

二程论学,频繁引用《周易》、《论语》、《孟子》、《大学》及《中庸》。他们的伦理学说宗述《论》、《孟》,在熟悉论方面兼采《中庸》“学、问、思、辨“与《大学》“格物致知“之说,在本体论方面,则归本于《易传》。二程的基本范畴,如“道、器“、“形上、形下“、“生“、“易“等等,都来自《易传》。《周易大传》是二程学说的重要根源。

隋唐佛学,如天台、华严,虽各自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论其传承,则远绍天竺,尊仰释迦。禅宗最具特色,论其传承,亦远尊释迦,近亲达摩,都推崇印度佛教的“法统“。宋代理学,虽吸取容纳了佛学的一些思想资料,但论其传承,则莫不绍述孔颜思孟。韩愈以来的“道统“之说,虽有其狭隘的束缚人们思想的一面,也有其维护民族传统、保卫民族尊严的一面,这都是值得留意的。佞佛之士诽谤宋儒为“阳儒阴释“,那是分歧事实的。理学兼取释老的一些思想观点,突破了汉唐儒生之拘陋,这恰是宋儒的优点。值得惋惜的是,宋儒对于墨家之学无所了解,不能容纳墨学的优长。

《周易大传》内容丰湛,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具有令人赞叹的感染力,因而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以为,《象传》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说集中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两条是以孔子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长期历史中,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激励着泛博民众奋发前进、在困难眼前决不屈服,同时保持着泛阔的襟怀胸襟。直至本日,“发奋图强“,“厚德载物“对于大家仍然起着鼓舞激励的作用。

然而,也要看到,历代易学亦多虚妄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讥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泛博,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至于本日,异论叠出,《易》说较往昔更繁了。大家今天研究《周易》经传,应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力求避免任何穿凿附会之谈。 应该承认,《周易》经传在历史上对于文化学术的发展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在今后仍能发人神智,仍然具有充沛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目录

绪论
一、“文化”界说
二、“中医”界说
三、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
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与中医学关系的意义
第一章 传统易学与中医
第一节 易学内容
一、《周易》的构成
二、“周易”的含义
三、《周易》的性质
四、《周易》的哲学意义
第二节 医易同源
一、医易的始祖与成书
二、医易同源的实践活动
三、医易同源的哲学思想基础
四、医易妙用
第三节 易道与中医阴阳学说
一、易以道阴阳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原理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四、阴阳学说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第四节 象思维与传统医学
一、整体性思维
二、功能性思维
三、形象性思维
四、变易性思维
第五节 《周易》三才观与中医天人相应观
一、《周易》三才论
二、人与自然界
三、人与社会
四、人身小宇宙
第六节 易道与中医组方用药
一、三才封髓丹
二、交泰丸
三、清震汤
第二章 道家思想与中医
第一节 道家宇宙观与中医整体观
一、道家宇宙观与整体观
二、阴阳之道与道统万物
三、气之聚散与中医
四、道家和谐观与中医调养观
第二节 道家思想与中医身心观
一、道家哲学境界与中医形神观
二、道家知慧境界与中医清心养神观
三、道家宽让境界与中医顺应观
四、道家社会理想与中医和谐观
五、道家心灵净化与中医养生观
第三节 中医术语命名与道家道教思想
一、命名源于归真返朴思想
二、命名体现道家养生学说
三、命名反映宗教思想
四、化裁典故传说
五、借用相关词语
第三章 元气论与中医
第一节 中国古代元气论
一、太初与气
二、“道生一”与“阴阳之气”
三、“精气”说的产生与发展
四、“元气”说的产生与发展
……
第四章 儒家文化与中医
第五章 佛教与中医
第六章 语言阐释与中医
第七章 古典文学与中医
第八章 性命情性与中医
第九章 饮食文化与中医
第十章 气功与中医
后叙
主要参考文献

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易经

这个问题,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质变】,有非常大的关系。在春秋战国时代之前,与世界上的其他文化一样,中国文化也是一种【离散】类型的文化,即《易经》也是一种【离散】类型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之时,出现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等文化繁荣,特别地,出现了《老子》或《道德经》为代表的新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的【连续】类型。这意思是说,《老子》或《道德经》既有离散部分,又有连续部分。举例来说,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等。这种【连续】类型,有一个推导出的意思,即多样性、多元性、无限性。那么,有这个文化基因,会怎么变化呢?《易经》这种【离散】类型,例如世界上的其他文化,要么是保留,要么是代替,没有中间状态的。而有了《老子》或《道德经》这种【连续】类型之间,出现中间状态的【融合】等,即我的一部分保留,你的一部分保留。这种【融合】,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从此之后,尽管会有不断的变化,但不会再出理代替,而只会是部分更新。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断流?其原因何在?及其前途.第一问和第二问,其【答案】就是上面的《老子》或《道德经》这种【连续】类型至于第三问,还会继续前面的道路的,即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挥【融合】的功能,在全球文化大统一中起作用。目前,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只是其中的过程而已。如果觉得满意的话,请选一下那个【满意】哦。谢谢……

1中国传统文化诞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中传统文化与皇权的关系 3.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服饰文化有何

1中国传统文化诞生的历史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的诞生,是来源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界作斗争的结果。因为,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观测天象。哪时候下雨、下雪,哪个季节适宜出外狩猎以及播种,这些,都需要知道天象。所以,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早掌握天文历法的国家之一。我们目前大家都知道的经典《易经》,就能说明这一切。易者,日月相间之谓也!这个“易”字,就是上面一个“日”字,下面一个“月”字。日月交替,阴阳轮回,这便是“易”。《易经》同时又叫《周易》,取周而复始地易动之意。《易经》所阐发的道理,就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是一个矛盾着,但又相互依赖的共同体。都是运动着的,都是有变化的。同时,这些变化,都是有周期性的规律的。白天过了,就是晚上来临;冬天过了,必然春天来临。这样周而复始地运动着。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诞生的历史条件就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2.简述中传统文化与皇权的关系
中国古人认识,人类是受制于上天的!这个观点,现在来看,也还是没有错。因为,上天不下雨,谁都活不了。上天不出太阳,同样是谁都活不了。而皇权,是由得势者他自己比作上天的儿子,并不是这种文化叫他做皇帝!

3、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服饰文化有何影响?
西风渐进之后,中国服饰文化,已经对现代服饰文化没有多大影响了。但是,现代服饰中所使用的化学纤维,最终被包括西方人在内的人类,都抛弃了。还是改用纯自然的棉织品。另外,现在唐装的盛行,也是最终回归国服了。

4、举例介绍中国传统饮食的 3大特点 :
A、中国传统饮食讲究清淡,多素食、少荤腥。
B、中国传统饮食,讲究自然生态。不能用人工催生。这些在易经里都有表现。因为,《易经》就是讲天地自然规律的一部书!
C、中国传统饮食,讲究养生。如: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

5、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技起源于西欧而非中国或其他文明?
你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为什么我们这里的夏天炎热,而澳洲却是寒冷”一样。因为,说风水轮流转,你这个接受现代所谓科学教育的不爱听。但是,说太阳照射,说木星对人类有影响,你应该能够接受。当然,你不承认,还是有科学家承认:

爱因斯坦说的:我们的自然界看起来似乎异常复杂,可是只要仔细加以注意,却可以发现非常和谐、非常有规律,因此才能经常维持平衡,才能绵延不断生生不息,这些都需要一个超自然的最高智慧者加以整体的设计和统御。科学巨匠牛顿,也说过同样内容的话:“毫无疑问,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其中各种形式是如此绚丽多彩,各种运动是如此错综复杂,它不是别的,而只能出于指导和主宰万物的上帝的自由意志”。进化论的生物家达尔文也曾经表示:我观察这个世界,我不赞成‘世界是任由无目的的力量来支配’这种武断的看法。事实上,这个世界不论是善是恶,必然有一个无所不在、巨细靡遗、遍及宇宙的定则存在其间。

自然现象中,有光明就有黑暗;有上坡路就有下坡路;有高潮就有低潮。国运,同样如此:中国处于万国来朝的时期,也有过;中国打到多瑙河流域去的业绩,也有过。只是,自清末之后,中国开始走霉运,处于低落的时期,为列强欺负。中国自己人就坐不住了,就说什么东西都是别人的好。然而,真正的中华文化,并不是闭关锁国的思想。内为阴、外为阳,阴阳互补,才是正道。然而,清末之后,中国出现了太多的没有学好自己文化而妄言改革的人。造成了只要是外国的东西,什么都是好的,这种盲目崇洋思想。 真正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会吸收西方好的社会制度。并且,也会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会采取“取长补短”的方法,而不是全盘照搬!

在最后,我有个建议:不管是热爱中华文化还是热爱西方文化的jiduan 者,都要深刻领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句话的精髓!否则,就称不上一个完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