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长江经济带 | 彝族十月太阳历,与回归年365.2422天仅相差0

时间:2022-05-29 15:01:50 生肖

天地洪荒,接连数月的倾盆大雨淹没了农田村庄、畜群房舍、森林山冈。眼前的一座座高山,顷刻间也被淹没,只露出尖尖的山顶。

远古的彝族先民彝族的太阳历,解释不了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现象,认为触犯了天地神灵,于是便向四处逃窜。

彝族父系始祖堵阿青的第九十六代孙阿普笃慕(因彝语汉译的关系,有多种写法:笃慕俄、笃慕、仲牟由)出现在逃窜的人群面前。这位彝家汉子,身材魁伟,目光坚定,他召集四散的人群,带领大家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峰,来到高高的洛尼山,暂避洪水。

洪水消退后,阿普笃慕在洛尼山主持祭祀,在血与火、肃穆与神秘的盛大祭祀中,由他的六个儿子“武、乍、糯、恒、布、默”分别率领六支人群,向不同的方向迁徙。

六祖的后代,当他们找到气候温暖、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就定居下来,开垦经营。经数代人的繁衍发展后,又祭祀分支。就这样,六祖的后代越分越多,几乎遍布云、贵、川、桂四省区,绵亘至今。

——这些内容,是根据《西南彝志》、《六祖魂光辉》、《夷僰榷濮》、《笃慕源流》、《六祖史诗》等彝文经典,所记载的关于彝族六祖分支的共同情节得出的。

彝族主要图腾是鹰、火和黑虎

北纬28°1'39",东经101°38'53"——云南省楚雄市“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

在彝州大地上,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

它渊源于远古伏羲氏时代,距今有上万年的历史。并广泛运用于彝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中,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等待破译和研究。

为了弘扬这一悠久的历法,楚雄建设了“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它以彝族十月太阳历法为标志,集中展示彝族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民族风情,是目前我国颇具历史文化价值和较高知名度的彝族文化主题公园。

太阳历文化园始建于1998年,是99昆明世博会分会场。2016年3月进行提升改造,总占地面积由527亩扩展到926亩。按照打造“世纪精品,传世之作”的要求,发扬工匠精神,将文化园建设成为“彝族历法和世界历法博物馆、彝族精品文化展示区、城市森林公园和市民休闲休憩乐园。

石墩上的“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12个大字,是1998年建园时费孝通老先生所题。园标是用彝文、中文、英文三种文字共同书写。在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仅有29个少数民族有与自己语言相一致的文字。

而彝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还有自己的历法。

文化园共有4个大门:东门虎门、西门龙门、南门葫芦门、北门鹰门,均是彝族人民图腾崇拜的缩影。

彝族视鹰为保护神,鹰是彝族的主要图腾之一。大门顶端的老鹰雕塑,实质上表达了彝族对鹰的崇拜。

在冷兵器时代,火是极具杀伤力的战斗利器。彝族认为火能净化一切污秽之物。彝谚语说“生于火塘边,死于火堆上,一个人生也离不开火,死也离不开火”。“所吃所喝的食物先拿给火看,所说所讲的话语对着火说”。

史书载,彝族先民古羌人被俘,不怕酷刑,唯忧其火不焚也,可见心理上对火是何等尊崇、亲近,对火,绝不容许玷污亵渎。由火崇拜也衍生出传统节日火把节,因此,火把节本质上是彝族古老的祭火节。

彝族是个崇拜自然的民族,主要图腾包括鹰、火和黑虎等。

两部典籍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广场入口两侧的浮雕墙上,记载了彝族的创世史诗《梅葛》、《査姆》。

“梅葛”没有文字记载,是用梅葛调演唱的,有说古唱古之意,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起源、造物、生产、婚恋、丧葬及彝族与其它民族的关系等。

“梅葛”不但反映了彝族先民,在远古时代的世界观和对宇宙万物的丰富想象,也反映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既反映了彝族人民恋爱、婚姻、丧事、怀亲、送别等生活习俗,也反映了彝族同胞与其他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亲密关系。

“梅葛”的创世神话具有世界性,是人类原始时期的意识形态,被研究者视为“史诗”,被彝家人奉为“根谱”。

《查姆》是用彝文记载并广泛流传的一部史诗,意为万物的起源,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方面都有珍贵的价值,是彝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梅葛》《查姆》都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场上的祭坛,是彝族毕摩祭祀天地神灵,祈求风调雨顺的场所。

每年火把节,毕摩在祭坛上用最原始的钻木取火方式取得火种,再依次点燃广场中间的大火盆和园区其他小火盆。

祭坛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对彝族传统刺绣文化“四方八虎图”“大方套小方”的完美解读,同时结合圆形的广场,寓意着“天圆地方”。

矗立在祭坛四角的四根“神柱”是毕摩所使用神器的抽象。祭台的神圣、庄重更加凸显出彝族祭祀的悠远和神秘。

广场上还有座建筑是观象台彝族的太阳历,它是一座大型的圆形祭坛,也是一座精准的节令观测台,是彝族古老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观象台呈圆形,分为三台,依次寓意着天、人、地,代表天、人、地合一。

观象台共有五个楼梯口,代表着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五行”观念正是源于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五季。

整个建筑又是一个大型的艺术浮雕群,以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为题材,创作动物浮雕7275个,人物浮雕1865个,展示着古老、丰富的彝族文化。浮雕面积共2300多平米,堪称云南之冠。

十月太阳历与回归年仅相差0.0078天

观象台周围,落成了伏羲、祖冲之、牛顿、霍金等18位古今中外著名天文学家、历史人物雕塑。既普及了相关的天文历法知识,又增强了文化园的艺术景观。

观象台顶部有10根图腾神柱,是用红色赭沙石雕刻而成。红柱的高、矮、粗、细和摆放的位置都非常讲究,是按照“毕摩”立杆观测太阳以定季节的原理;通过天文学家的测定设计的,观测效果非常精确。

位居中央的是巨大的“祖先神柱”,顶端是彝族神话“三女托太阳”的不锈钢雕塑,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闪烁在北斗星的正下方。

以祖先神柱为中心,正南方分布着天神柱和火神柱;正北方为葫芦神柱,正东方排列着竹神柱、太阳神柱、虎神柱;正西方排列着龙神柱、鹰神柱、羊神柱。

彝族十月太阳历具备了最久远、最精准、最简便等几个特点。

据专家研究,它源出远古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距今已有一万多年,历史比古埃及的太阳历和古巴比伦的太阴历要久远得多。

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历法多达115种。其中,彝族十月太阳历以其悠久的历史,让中国在历法方面位列四大文明古国之首。因此,十月太阳历不仅是彝族文化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精神财富。

十月太阳历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个月36天,过完10个月的5至6天称为“过年日”,4年平均为365.25天,与回归年365.2422天仅相差0.0078天。与今日最准确的计算相差无几,与回归数值有着令人惊叹的重合度。

由于每月的天数相等,不分大月、小月,非常便于使用和记忆。同时,彝族十月太阳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如:常见于经、史、子、集的36、72这两个神奇数字的由来若用彝族十月太阳历去解释,便可了然。

道家所说:“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与太阳历中“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季二月七十二天”完全吻合。

在照壁正反两面,分别是《彝山欢歌》《三女找太阳》浮雕。

《彝山欢歌》集中表现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支系中的彝族服饰、舞蹈、节日等欢乐的场面。如楚雄的“左脚舞”“三跺脚”;红河的“阿细跳月”“烟盒舞”;以及“背新娘”“斗牛”“摔跤”“插花节”“三月会”“赛装节”等。

“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既是彝族的瑰宝,也是世界的宝藏。(文/张密 图/洪晓霞)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