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建筑风水文化研究

时间:2022-10-07 08:07:14 风水

传统民居建筑风水文化研究摘要:通过对湖南邵东传统大屋荫家堂的考察研究,验证中国传统的风水模型对中国古代传统民居的选址与布局有着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在客观上也得到了体现。同时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理论对湖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作者简介:王梦君(1986-),女,湖南人,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体系和内涵,风水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但它在中国历史上一度被人们视作封建迷信而被否定,民间就有着“有着风水先生最荒唐,一只罗盘定阴阳:你要真识活龙穴。何不先葬你亲娘。”的看法。但从70年代开始,风水开始受到欧美环境与建筑学家们的关注,而且在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xianggang 、** 等地的建筑开发商中也具有一定的市场,风水研究在我国学者中也开始越来越受到欢迎,普遍认为剔除其封建迷信的部分,应用今天的科学观点来考察,其中可取的部分还是有很多的。风水,古称堪舆术,相传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探究村落风水的文献,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各种传统建筑活动――古村落、古民居、古桥梁等,其选址、平面布局、规划设计、营造等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它对古代民居的住宅建设、宅址选择、村落格局的形成都起到指导作用。传统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当成是一个整体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人类本身来自于天地探究村落风水的文献,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种观念融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古时儒、道两家都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齐物论》中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老子》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尽心》中说:“上下与天地同流”。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喜爱自然,崇尚自然,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传统民居建造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国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在建房择地选址的方面,就很讲究风水。湖南省至今仍尚存了一部分古村落、古民居,作为中国古村落古民居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深深地受到这种风水理论的影响。湖南古属楚地,楚地多巫风,《汉书地理志》就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此风延续千年,至明清时期,湖湘的堪舆、地理、相宅、风水、阴阳等一系列所谓的专门知识较为发达。在民居建筑的选址和布局上,湖湘的先辈们注重效法自然,以地理环境的形势来进行取舍和设计。

坐落于湘中南部邵东县杨桥乡清水村的荫家堂老屋,便是这种环境模式的典型范例,它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属明清时期江南典型的封建社会的深宅大院建筑。荫家堂原来是主修者申承述兄弟所居住,现在依然住有申姓家族的村民七十多户,将近三百人。其规模庞大,总共108间正屋,虽经历经约两百年的风雨,结构依然完整,古风仍旧。其选址背山面水,小河在屋前流过,呈负阴抱阳之势;其建筑布局结合自然,坐北朝南,地势选择后高前低,把人居生活和自然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荫家堂老屋基址后有三峰,背枕燕王山做其“后龙山”,左有黄土山,右为凤凰山,山上植被茂盛,视野开阔,大屋背依“龙身”,正屋“当大门”处在“龙头”前面。其正门中轴线直对一公里之外的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佘湖山,将当地负有盛名的宗教圣地作为“对家山”。屋前池塘水波潋滟,田野开阔,且有蒸水河蜿蜒流过成玉带环抱之势,俗称“金带环抱”,象征着纳气聚财。“山管人丁,水管财”,“山环水抱必有气”是风水学上的理论。郭璞的《葬经》中又有:“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老屋恰好处在山水环抱的中央,地势平坦、后高前低,整个形成了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基本格局,且建筑与周围的青山绿水有机地融为一体,更有始建于唐代的云霖祠与它遥相呼应,因此其所在地是极符合风水学的避风聚气之吉地。

同时池塘边也是一个公共交流的地方,平时洗衣、养鱼、灌溉等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池塘水还可以用来防火,老屋和周围的农田也有了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后面是山,山上面种满树木,果木繁茂,可阻挡冬天的寒风,又可保持水土,可谓一举多得。另外由于宅址处在一个半环状的平地,身形成一个巧妙的人工生态系统使得绿树成荫,冬暖夏凉。老屋的选址达到了很好的风水要求,并且屋场坐北朝南,正如俗话所说“朝南起个屋,子孙好享福”。其建筑在布局上又居中适中,讲究均衡对称,屋前左右都种有风水树,使得左右对称,左右环抱,水系讲究来水去水,道路讲究来向去向,布局合理,因此荫家堂大屋是适合人们居住的“风水宝地”的环境模式,是符合风水学的理想格局。中国传统风水学里有许多古民居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理论之一。而传统民居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先人的智慧,使得这些历经数年风雨的建筑依然散发经久不息的魅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